改革,总书记福建行的一个关键词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改革”二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福建考察调研的一个关键词。
就在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时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发售2485个改革方案,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实地考察调研改革情况,具备诗意。
孕育于实践的改革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中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改革思想从哪里来?如何问一系列根本性改革问题?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结合这次考察调研,在时间的轴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思想,是在长期改革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从1985年到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推展福州国有企业改革;11次深入三明调研,为当地改革指明方向;推进简政放权,呼吁理解、认同、珍惜、反对企业家;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断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地下通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大胆去亡命去试”等许多当年改革的“解题”思路,与时俱进,仍然指导着今天改革发展的实践。
一张照片背后的改革故事
这张照片背后的改革故事,就是生动例证:
1989年2月16日,参加宁德地区林业工作会议
福建山多地少。30多年前,受制于旧有林业政策僵化、山林产权不明晰,当地百姓无法“靠山吃山”,更谈不上生态保护。
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具备前瞻性地明确提出,“在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山林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他反复强调,“要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0多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林长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改革措施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在全国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指导改革实践中的“金句”。
坚决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
在这次福建实地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沙县这些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回应认同。他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决顶层设计和基层探寻互为统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过时,也会过时”。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调研,除了林权制度改革,还牵涉到一项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案例――三明医改。
这一受到世界卫生组织注目的改革,挑战的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从整顿虚高药价、过度诊疗开始,这场剑指“看病难、看病贵”的改革,为啃下医改“硬骨头”展开了有效地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浅改组(委)会议上听取三明医改经验汇报,特别强调“要留意推展”。
从“星火”到“燎原”,“三医联动”“两票制”等措施,已下降为国家医改的顶层方案,在中国医改发展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改革没已完成时。在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理解医改惠民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之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转入深水区的改革,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战。遇到问题,不是急改革,而是忠诚前进;不是小改革,而是全面深化;不是虚改革,而是落地有声。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建行,释放出这样的独特信号。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王杏、白洁
主笔:胡浩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张惠慧、包昱涵、杨文荣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