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芭蕾舞”!这项绝活福州独有!
软木画是一种“雕”“画”融合的手工艺文化,被人们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最近,晚报记者专访了软木画省级传承人陈君锟。他激动地表示,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刚通过《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该法规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软木画的春天未来将会回归。
(软木画传承人陈君锟在雕饰软木画部件)
●
△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 黄禹鑫
软木画形成于20世纪,起因是一张清末时福建巡按使从法国带上回去的圣诞贺卡。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将自己喜欢的这张卡片转交福州工艺传习所的木雕名家陈春润研究,陈春润召集木雕技师吴启棋、建筑花板技师郑立溪等共同研创成功软木画艺术。这种艺术品的原料主要是欧洲进口栎树的木栓层软木,再加艺人以刀作画,所刻制成的艺术品吸取和融合了中国木雕、寿山石雕的圆雕、浮雕、透雕、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其作品具有立体感。
(六七十年代的软木画工艺品)
1921年,吴启棋在西园大厝里开设家庭作坊,开始软木画批量生产。1931年,吴启棋在福州城内总督后(现为省府路)开设前店后坊的“启棋木画店”,软木画行业开始盛兴。1952年吴氏家族18人组织起木画生产小组,1954年扩大为木画生产合作社,1956改为软木画工艺厂,1959年发展沦为福州工艺木画厂。
●
△ 在乡音里聆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 张定邦
软木画与一脉相承漆器和寿山石雕并称福州工艺“三宝”。软木画擅长将大千世界的自然美景、楼宇建筑、人物、动物稀释为大至方丈、小至盈尺的框屏之中。1959年后,北京人民大会堂曾四次邀软木画工艺家入京为福建厅、台湾厅装饰,展览有《武夷风光》《福州西湖》《鹭岛风光》《泉州东西塔》《土楼奇景》等作品。
(六七十年代的软木画工艺品)
陈君锟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软木画艺术最巅峰的时期,由于各地县木画厂纷纷设立,从业人员超过两万人。当时福州人成婚或生日,常会自由选择软木画作贺喜礼物。此外大量软木画作品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30多个国家,出口年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位列全国工艺品出口创汇第三位。
晋安区象园街道象园村和新店镇西园村是福州软木画民间手工工艺发源地。专门从事福州软木画民间美术工艺的生产人员、技艺骨干绝大部分在新店西园村和周边地区。
●
△ 在乡音里倾听非遗
配音真鸟囝| 陈嘉辉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因软木画出口市场阻碍、加上城市楼房建设的发展,软木画进入普通家庭的空间被容许,软木画从业人员纷纷从商。时下软木画留守者严重不足50人,算是具备创造性的“工匠”才十几人,多数是半百以上的中老年人。软木画的技艺承传存在了严重的人才断层的状况。
(传承人陈君锟指导年轻艺人加工软木画零件。)
(传承人陈君锟在拼装软木画零部件。)
为了承传好软木画艺术,福州市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重点用于软木画艺术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日前通过的《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主要是环绕软木画技艺保护的管理体制、保护措施、人才培养、展示推广、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规范。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将合理布置软木画销售网点,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要成立软木画展示专区。
陈君锟讲解,早期的软木画使用的是阿拉伯胶,现在改回有弹性的软胶,不怕泡水。技术上的革新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有望让软木画艺术步入“第二春”。
END
扫瞄二维码
重新加入为福州非遗代言的志愿者群体
预售许可证号:(2021)榕房许字第250号
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 文 张旭阳 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青睐向我们报料,一经接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